宋代著名文學(xué)家蘇軾就曾做過很多好事,為瘟疫中的百姓免費(fèi)送去藥物,甚至為素不相識賣小吃的老婦人寫詩做廣告;明末將領(lǐng)熊廷弼為門生馮夢龍解燃眉之急……
這些故事,為數(shù)千年的歷史畫卷增添了幾許生動的色彩。
1
熊廷弼不露聲色幫助馮夢龍
宋代著名文學(xué)家蘇軾不僅在文學(xué)上有大的成就,在日常生活中,他還是個心地善良、勇于助人的君子。據(jù)《宋史》載:元祐四年(1089年)蘇軾以龍圖閣學(xué)士身份赴任杭州知府。一到任,就碰到了百年不遇的瘟疫。杭州城里的大街小巷,到處都是求醫(yī)問藥的窮苦百姓。而杭州城里還有藥鋪,囤積居奇,大發(fā)瘟疫財。蘇軾聽說后,氣憤不已,暗下決心要解決這一問題。蘇軾回到家中,想起妻子的娘家有秘傳的“圣散子”藥劑,能治瘟疫。蘇軾提出變賣些家產(chǎn),開藥局以解百姓的燃眉之急。妻子是通情達(dá)理之人,就同意了蘇軾的想法。不久,蘇軾在當(dāng)?shù)亟碜酉镩_了家“惠民藥局”,免費(fèi)發(fā)放“圣散子”,老百姓紛紛涌來,許多人都給治好了。后來,蘇軾又在眾安橋和江干開了分藥局,方便百姓就近看病取藥,救活了數(shù)千人。大家感念蘇軾的恩德,就把巾子巷改叫了惠民巷。
據(jù)南宋莊綽《雞肋編》載:蘇軾被貶海南后,恰遇一個賣“馓子”(一種油炸食品)的老婦人因為生意不好而發(fā)愁。蘇軾欣然揮筆為老婦人作了一首廣告詩:“纖手搓來玉色勻,碧油煎出嫩黃深。夜來春暖知輕重,壓扁佳人纏臂金。”老婦人得到這四句詩,就把它貼到門上,老婦人的馓子店馬上顧客盈門。
提起好人好事,最高的境界是不露聲色,在不知不覺中幫人解困紓難,而這也體現(xiàn)了幫人者的智慧。
明末將領(lǐng)熊廷弼與他的門生馮夢龍就演繹了一段佳話。熊廷弼是明末將領(lǐng),湖廣江夏(今湖北武昌)人,萬歷進(jìn)士。據(jù)清代鈕琇的《續(xù)編·人觚·英雄舉動》記載,熊廷弼督學(xué)江南時,每逢考試,都親自批閱試卷,在大堂中連起幾張長幾,將試卷一一鋪在上面,左右放一壇酒,一口劍,一目數(shù)行閱讀試卷,每看到佳作,就喝酒,抒發(fā)心中快意,遇荒謬拙劣之作,就舞劍一回,抒發(fā)心中郁悶!度远摹返淖髡,蘇州文人馮夢龍就是熊廷弼主考時考中的,馮夢龍也成了熊廷弼的門生。
清林慧如《明代軼聞》記載了一件馮夢龍求助熊廷弼的故事:
為了生活所迫,馮夢龍平日里喜歡收集整理民歌等內(nèi)容,然后再賣給書坊換點(diǎn)錢養(yǎng)家糊口,他整理的《掛枝兒小曲》,就是收集的一些民歌小調(diào),非常受歡迎。對于民間俗文化非常關(guān)注的馮夢龍又刊刻了廣為流傳的牌譜:《葉子新斗譜》。葉子,就是紙牌游戲:“葉子戲”。據(jù)說楚漢相爭時,韓信為無聊的士兵發(fā)明了一種紙牌游戲,因為牌面只有樹葉大小,所以被稱為“葉子戲”。到元朝時,馬可波羅將“葉子戲”帶到歐洲,進(jìn)而演變成為現(xiàn)在的“撲克牌”。
馮夢龍的《葉子新斗譜》,本意是對民間文化的整理,沒想到,不少年輕人因為看了這本書,沉溺于紙牌游戲,甚至參與賭博輸了不少錢,當(dāng)?shù)厝苏J(rèn)為馮夢龍的書有傷風(fēng)化,便群起而攻之,將馮夢龍告到了官府,馮夢龍深陷官司,蒙受不白之屈。
這時,熊廷弼正好告假回到家鄉(xiāng)江夏,馮夢龍聞訊坐船西上,求老師幫忙想想辦法。他跟熊廷弼見面后,熊廷弼先問:“聽說現(xiàn)在到處都在傳唱你的掛枝兒小曲,你可有帶來一兩本送給為師賞鑒一番?”馮夢龍一聽,頓覺尷尬,連連請罪,并請熊廷弼幫忙。熊廷弼聽后說:“這事容易,你也不要想得太多了,我先叫人給你準(zhǔn)備一頓便飯,我們慢慢想辦法。”不一會兒,飯菜便準(zhǔn)備好了,桌上就放了兩碗菜,一碗是咸魚,另一碗則是老豆腐以及一大盤糙米飯。馮夢龍一看,頓時眉頭緊鎖,覺得難以下咽。熊廷弼自顧大口吃了起來,馮夢龍勉強(qiáng)吃幾口。
熊廷弼吃完就起身到里屋去了,出來時給馮夢龍一封信,讓馮夢龍回去的時候幫帶給熊廷弼的老友,而對馮夢龍請求幫忙的事情只字不提。臨行前,熊廷弼還送了一個幾十斤的大冬瓜給馮夢龍。馮夢龍雖然恭敬地接受老師的饋贈,但心里非常著急,他感覺自己的事情沒有希望了。馮夢龍扛著冬瓜離開了熊廷弼府上,還沒到碼頭就將冬瓜丟在路邊,登船離去。
幾天后,船在一個碼頭靠岸,馮夢龍上岸將熊廷弼托付的信送了過去。熊廷弼的老友在家里設(shè)宴款待了馮夢龍,宴席極為豐盛。宴席結(jié)束后,熊廷弼的老友送別馮夢龍,并告訴他,準(zhǔn)備了一些小東西,送到了船上。等到了船上,馮夢龍才知道熊廷弼的老友送給他三百兩銀子。待馮夢龍回到家中,他驚喜地發(fā)現(xiàn),他的訴訟也被撤銷了。
原來,在聽到那些攻擊馮夢龍的言辭后,熊廷弼早已親自修書代為解釋。而且,熊廷弼知道馮夢龍經(jīng)濟(jì)不夠?qū)捲#觅M(fèi)不足,于是就假借給老友送信之名,在信中叫老友暗中資助馮夢龍銀子。
2
富家子弟巧圓同窗姻緣
古往今來,好人好事的故事有很多,下面這一位頗令人敬佩,他不惜“假結(jié)婚”,然后把“妻子”送給自己的同窗,只為了成全同窗的姻緣,這份俠義之情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。
清朝梁恭辰《池上草堂筆記》記載:天津有一個姓丁的書生,家中雖然貧窮,但他仍然節(jié)衣縮食刻苦讀書。本來他已經(jīng)下聘禮定了親事,可是因手頭資金不足,一直沒能成親。他的“準(zhǔn)岳父”家很有錢,可是岳父見丁生家中一直貧困,就想悔親,便派人把丁生請到家中,擺設(shè)酒席款待他。丁生素來以豪飲著稱,見酒不辭,不知不覺就醉倒了。岳父乘機(jī)對他說:“我的女兒有殘疾,做你的妻子不合適,我愿意拿出一千兩銀子供你家用,你成名后,可另擇佳人。請你馬上寫張休書。”
丁生性格高傲,仗著酒勁,慨然答道:“我不能賣妻子,一千兩銀子也難打動我的心。你既然不愿意,我也不勉強(qiáng),這就寫休書。”岳父馬上遞給他紙和筆。丁生趁著酒意,一揮而就。
丁生在回家的途中遇見了自己的同窗,同窗見丁生醉得東倒西歪,便把他請到家中,詢問他從哪里來,干嗎去了。丁生把事情告訴了同窗。同窗大為不平,而丁生卻淡然處之。
丁生的這位同窗十分富有,他見丁生的岳父勢利眼,心生一計,他便托媒去提親,那“岳父”認(rèn)為他們兩家門戶相當(dāng),很高興地答應(yīng)了這門親事,并商定了迎娶的日期;槎Y的前幾天,同窗對丁生說:“你的休妻,我已娶了,我與你交往很深,到時候你一定要來為我祝賀。”丁生是個十分豁達(dá)的人,聽了同窗的話,馬上接受了他的邀請,并說:“我跟她已是陌路人,沒有什么關(guān)系。”等到同窗舉辦婚禮那天,丁生前去祝賀,新郎還邀他去看新娘。
新郎與來賓對丁生殷勤勸酒,沒多大工夫,丁生就醉意醺醺,昏昏沉沉不省人事。新郎讓人把丁生抬到洞房的新床上,反鎖上門離開了。五更時分,丁生的酒勁漸漸過了,醒來一看,自己竟睡在洞房里,新娘盛妝坐在那兒等待著。丁生很驚慌,忙開門要出去,可是門已反鎖上了。他便大叫讓人來開門。新郎聽到喊聲,開了門走進(jìn)來對丁生說:“你已經(jīng)與新娘成親,可以帶她回家了。”丁生很害怕,指天發(fā)誓,他絕沒做對不起同窗的事。新郎笑著說:“這跟你沒關(guān)系,都是我的安排。你岳父如果要說出什么難聽的話來,我跟他打官司。”新娘也知道了丁生就是原來許配的丈夫,很高興地同他一道回了家。
丁生和新娘走后,丁生的那位同窗便讓人去告訴那位岳父大人,岳父也不敢說別的。后來丁生和同窗都科舉及第。同窗成全別人的婚姻,成就一段佳話。
3
七旬老漁翁救落難女
清代徐珂的《清稗類鈔·婚姻類》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:康熙年間常德守備王家裕,多有惠政,受到軍民的信任。一日,王家?吹介T外有個老漁翁徘徊很久,猶豫不前。王家裕以為是前來送魚的,就叫過來詢問,老漁翁突然跪在王家裕面前講了自己的經(jīng)歷。
前幾日在荒州捕魚,老漁翁突然聽到呼救聲,一看,是一個女子,被綁在翻船上,危在旦夕,老漁翁趕緊上前幫助解開繩子,救她上船,給她喝下些湯。老漁翁一問得知,她本是南寧張氏人家的女兒,今年十八歲,避亂山谷,后被亂兵搜到抓獲,想侮辱她,她剪發(fā)毀容才獲免。女子求死不得,大軍回兵時,把她系在船的后頭。 等到桃源白馬渡時,船被迎頭大風(fēng)吹翻,橫浮水面,人都被大水吞沒,她因為被系在船尾,幸沒淹死,漂流到這里三天了,再不救她,恐怕早就饑寒而死。 女子被救后,從懷中掏出僅剩下的一個金簪表示謝意。老漁翁不肯接受,那女子便說:“你既然救了我,我也沒地方去,我就去你家暫住,等我寄信父母前來接我,到時一定重謝。”老漁翁告訴女子,他們夫婦二人,草廬半間,如果讓她待在家中,必為人所懷疑,如果有人報官,那么大家都受連累。女子便提出能否幫她找個善良人家,收養(yǎng)為女。老漁翁聽后,想了想,如果女子被人家強(qiáng)納為二房,或者被轉(zhuǎn)賣求利,那就太對不起女子了。老漁翁就告訴女子,當(dāng)今常德守備王公,是個好官,也是君子,好行德積善,一定能成全她。女子同意了。
老漁翁夫婦倆便把她帶來。剛才門口的守衛(wèi)不給通報,老漁翁就在這里守著王家裕。于是就有了剛才一幕。聽到這里,王家裕對老漁翁的舉動大加贊賞,當(dāng)即獎勵他十兩金子,老漁翁堅持不收。王家裕問老漁翁名字,他說:“小民今年七十有余,夫婦二人,無兒無女,一蓑一笠,終老煙波,知足,當(dāng)初就不望回報,現(xiàn)在更不用告知姓名了。”
王家裕將女子收為義女后,多次派人聯(lián)系她的家人,杳無音信。到了婚配的年齡,正巧有原籍常德的貴州武舉周臣侯回常德祀祖,前來拜見王守備,王家裕見他少年倜儻,就有意聯(lián)姻。見過女子后,周臣侯也很滿意,擇吉日良辰完了婚。
4
公正斷案不讓好人吃虧
自古都提倡不能讓英雄流血又流淚,對于做好事的人也不能讓他們吃虧,否則怎么樹立正氣?清代梁恭辰的《北東園筆錄》中就記載了官府為好人做主的故事。
河南有個叫曹懷瑾的人,高中解元后,到閩縣當(dāng)了一名縣官。有一次,他到底下巡查,路上看到兩個青年男子在爭吵,引得很多人圍觀。經(jīng)詢問得知,原來,其中一個青年在此地路上撿到五十兩銀子,高興的拿回家,交給了母親,這位母親深明大義,她對兒子說:“五十兩銀子不是小數(shù),肯定是此人有重大急事要辦,現(xiàn)在丟了銀子,還不急得要死呀?你趕緊回到拾銀子的地方,等失主來找。”
這青年很孝順,母親的話言聽計從,他帶著銀子回到原地,等待失主。
等了好長時間,果然一名男子慌慌張張找來。等他靠近,這青年就問道:“你在找什么?”那男子說:“我在這條路上丟了銀子,你看到?jīng)]有?”這青年說:“我剛剛在這里撿到五十兩銀子,是不是你的?”說著就把五十兩銀子交給那男子。那男子馬上接過銀子,邊查看邊打量這個青年,查看完畢,忽然說:“我丟的本是一百兩銀子,你怎么只還我五十兩?”這青年一聽就慌了,忙說:“我撿到的就是這五十兩,哪里有一百兩?”因此二人爭吵起來,恰被縣官曹懷瑾遇到。
曹懷瑾問清了爭吵的原因,是非真假心中有了底。就問丟銀子男子:“你確實丟了一百兩嗎?”男子說:“是一百兩。”又問這青年說:“你確實撿到五十兩嗎?”這青年說:“確實是五十兩,誰說瞎話就不得好死。”曹懷瑾就對丟銀男子說:“你丟的是一百兩,他撿到的是五十兩,這五十兩顯然不是你丟的。你把這五十兩還給他,現(xiàn)在找不到失主,先讓他拿回家去孝敬老母,等找到失主再說。你在這里繼續(xù)等,一會也許有人撿到你那一百兩銀子送還給你。”那丟銀男子無話可說,悻悻地走了。
曹縣官了斷這樁公案,圍觀的人都齊聲叫好。無獨(dú)有偶,清代趙吉士的《寄園寄所寄》也記載了類似的判決:
聶以道在江右任縣令時,有人早出賣菜,拾得至元鈔十五錠,歸家給母親。母親大怒:“是你偷來的說成拾的欺騙我嗎?如不是立即送還失主。”這兒子聽命將銀子帶回原處,果然失主找來,就還給那人,那人卻說“我原來是三十錠,你怎么還我十五錠”,爭執(zhí)不休,最后到了縣衙。聶縣令問明情況后,感覺拾銀者是個老實人,不會欺詐,就判決如下:“失者三十錠,拾者十五錠,這不是你的鈔票,到別處去尋找吧。”聶縣令就把十五錠銀票獎給拾銀者回家贍養(yǎng)老母。(劉永加)